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殡葬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那些因感染新冠不幸离世的老人所留下的遗产就成了引发亲人之间“战争”的导火索。
感情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经济利益面前。曾经的兄弟血亲会为了财产大打出手、对簿公堂,甚至“老死不相往来”。那么法律对于因突发意外去世而遗留下来的遗产分配是怎么规定的呢?
1、法定继承。根据《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第二顺位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
2、遗嘱或遗赠。自然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订立遗嘱,表明自己的个人财产由指定继承人继承。现如今,我国遗嘱形式多种多样,法律一共规定了6种遗嘱形式,分别是: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每种遗嘱的生效要件不同,因此在订立遗嘱时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把关,以免出现遗嘱无效的情形。
3、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抚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签订的生养死葬、遗赠人将指定财产在其死后赠与扶养人的协议。可以理解为“特殊”的遗嘱,但是这份遗嘱需要扶养人尽到扶养义务才能继承遗产。
在效力上来说,遗赠扶养协议效力更高,其次是遗嘱或遗赠,最后是法定继承。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内容发生冲突,则需先按照遗赠扶养协议执行,然后再按照遗嘱内容执行。
以上就是我国法律在遗产处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如果有相关的疑问,欢迎私信咨询。